進入咨詢
(保守您的秘密)
法 治 中 國 · 攜 手 同 行
司法解釋對于法律漏洞補充的重要性無需贅述,與此同時,會議紀要也是漏洞補充的重要方式。而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各種不同的會議紀要,性質并不完全相同,如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2019〕254號,以下簡稱“九民紀要”)性質上就是司法政策,是規范性文件,其對法律的補充就屬于抽象補充。但最高人民法院各庭室包括第二巡回法庭法官會議形成的“法官會議紀要”,與公報案例等性質基本相同,意在通過個案分析提煉出一般性規則,總體上近于個案補充。需要指出的是,“九民紀要”等司法政策,是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的,盡管不能作為裁判依據直接援引,但各級法院在遇到相關問題時,應當在裁判文書的“本院認為”部分將其作為說理依據。裁判文書未將其作為說理依據的,很可能會以法律適用錯誤為由被上級法院改判。可見,此種紀要具有“類司法解釋”的強制適用效力。而“法官會議紀要”是法官按照一定程序討論后對某一法律適用問題形成的多數意見,盡管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但不具有強制適用效力。尤其是對于某些爭議很大的問題,如債務人破產重整是否意味著債務人已經獲得全部清償、能否繼續請求保證人承擔擔保責任等問題,在這些問題上所形成的紀要僅代表法官會議按照司法責任制要求在一定階段就個案涉及的法律適用問題所形成的多數意見。該意見若與事后發布的指導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所形成的最終意見相悖,當然應以后者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