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免费视频黄|成人直播在线|xxnxxxxxxxxx|天堂影院在线免费观看电影电视剧|2018日韩中文字幕

最高法:審理彩禮糾紛案件中能否將對方當事人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

發布于: 2022-07-19 09:59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彩禮糾紛案件中能否將對方當事人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的答復
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1385號建議的答復:

您提出的關于提請最高人民法院對涉婚贈與行為法律效力及時出臺合乎法理的司法解釋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您認為涉婚贈與行為是附條件的贈與,在沒有與對方締結婚姻或最終離婚的情況下,贈與行為所附條件不復存在,我們同意您的觀點。

對于婚前給付財物的性質問題,有學者稱為附條件贈與行為,即以結婚為目的一方給予對方財物,一般數額較大。附條件贈與行為,如果條件不成或條件消失,給付方可請求返還。在農村特別是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來說,結婚給付財物(俗稱彩禮)的現象比較普遍,通常是因舊俗所累,并非自愿。當兩人因種種原因不能成婚時,一方要求另一方予以返還,法院一般應予支持,這也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和民間的風俗習慣。

針對審判實踐中越來越多的彩禮糾紛,為了統一裁判標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明確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上述司法解釋中“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并非針對雙方已共同生活的情形,如果雙方確已共同生活但最終未能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給付彩禮方請求返還彩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是否生育子女、彩禮數額并結合當地風俗習慣等因素,確定是否返還以及具體返還的數額。

人民法院審理彩禮糾紛案件的案由是“婚約財產糾紛”,據有關統計,全國法院2014年一審受理的“婚約財產糾紛”為23092件,2015年為26088件,2016年為24545件。在實際生活中,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并非僅限于男女雙方,還可能包括男女雙方的父母和親屬,這些人均可成為返還彩禮訴訟的當事人。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兒女的婚姻被認為是終生大事,一般由父母一手操辦,送彩禮也大都由父母代送,且多為家庭共有財產。而在訴訟中大多數也是由當事人本人或父母起訴,因此應訴方以起訴人不適格作為抗辯時,法院不予采信,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公民的財產權利。對于被告的確定問題也是如此,訴訟方通常把對方當事人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要求他們承擔連帶責任,一般習俗是父母送彩禮,也是父母代收彩禮,故將當事人父母列為共同被告是適當的。

感謝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2017年8月26日

相關案例

(2020)晉11民終923號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武×1為與上訴人郝×1締結婚姻而支付三上訴人彩禮款,但雙方在按民間習俗舉行婚禮后,并未進行結婚登記,之后雙方分居,雙方之間締結婚姻的意愿未能實現,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的規定,對被上訴人要求返還彩禮款的請求應予支持。本案爭議的焦點在于上訴人羊×、郝×2是否應承擔返還彩禮的責任及返還彩禮的數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彩禮糾紛案件中能否將對方當事人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的答復》認為,在實際生活中,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并非僅限于男女雙方,還可能包括男女雙方的父母和親屬,這些人均可成為返還彩禮訴訟的當事人。本案中,被上訴人一方將彩禮交付給上訴人羊×、郝×2,二上訴人是彩禮的接收者,且經過審理查明的事實,二上訴人在其接收彩禮時與媒人約定收受彩禮中的其中100000元歸其家所有,同時,上訴人羊×將郝×1定期存單中的10000元出借給其親戚,上述事實均可表明彩禮在三上訴人的實際掌握中,故上訴人羊×、郝×2應共同承擔返還彩禮的義務。關于退還彩禮的數額,上訴人郝×1與被上訴人武×1經媒人介紹,雙方為締結婚姻進行訂婚和結婚典禮,在此過程中,上訴人郝×1支出部分費用,原判根據本案上訴人郝×1的支出情況以及雙方同居的時間等情況,酌情認定由三上訴人返還被上訴人彩禮款100000元并無明顯不當,本院予以支持。
分享
  • 客服
  • 返回頂部
https://affim.baidu.com/cps/chat?siteId=18831979&userId=44142515&siteToken=819bf25604f125c407ed2c41afb682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