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免费视频黄|成人直播在线|xxnxxxxxxxxx|天堂影院在线免费观看电影电视剧|2018日韩中文字幕

當事人基于合同有效起訴,法院主動認定合同無效的處理

發布于: 2021-09-16 16:12

當事人之間簽署合同,履行交易,內心多是確認合同有效,拘于約束;然而,一旦爭議起,事實各執一詞,效力卻也不受限于自認。

當事人覺得不可理解,雙方都認可合同有效,并據此了斷是非,為何法院卻仍要核實合同效力?無他,合同效力,歸法院負責,除非自行解決。

一、合同效力,系法院依職權認定的內容

浙江高院(2017)浙民申3082號,認為,當事人主張合同無效,有責任提供證據,如果確有必要,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主動審查,確認合同效力。

最高法院(2017)最高法民終340號,合同效力屬于人民法院依職權審查的范圍,不受當事人訴訟請求限制,一審未對《項目合作協議書》、《補充協議》的合同效力進行審查,即認定雙方當事人均存在違約,并判令解除上述協議,適用法律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即最高法院認為,合同效力是法律問題而非事實問題,是法院依職權認定的內容,盡管雙方均認為合同有效,法院亦可認定合同無效。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法發(2009)19號<會議紀要>若干問題的請示》之答復,債務人未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提出異議,但案件的事實和相關證據情況能夠引發人民法院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產生合理懷疑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主動審查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

二、合同被認定無效時,關注涉刑事的處理

當事人基于合同有效提起訴訟,而需要預測,合同是否無效及是否涉及刑事問題,甚至個案中,面臨合同不成立的僵局,具體的標準不再贅述,關注下個案中的處理程序(參考以(2018)滬民終185號等)。

以(2018)滬02民終6755號為例,法院認為原審以本案可能涉及經濟犯罪,目前不應作為民事糾紛處理,依法應由相關公安機關處理為由,裁定駁回原告起訴,尚缺乏充足的事實依據,本院對此難予認同。

曾有問題提出,在駁回原告起訴的案件中,被告能否提起上訴?

在個案中,確實存在該現象,有些法院認為,雖現行法律并沒有禁止在駁回原告起訴后原審被告提起上訴的權利,但是駁回原審原告起訴后,對原審被告的權利并未形成傷害。如上訴人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相對方侵害其可以另行提起訴訟。

若個案中,確系發生刑民交叉的問題,對于當事人的民事訴訟請求事項不屬于民事訴訟審理范圍,而只能通過刑事案件解決的,法院才應當裁定駁回起訴,移送偵查機關處理。

若民事案件的處理可能需要以刑事案件處理結果為依據,法院可以中止民事訴訟審理程序,待刑事訴訟程序終結后,恢復民事案件的審理;若刑事案件處理結果對民事案件的處理可能沒有影響,對于該類案件,法院應當繼續審理民事案件。

上海高院關于民刑的相關規定:

上海高院:民商事案件審判中涉及刑事犯罪時若干程序問題的處理

三、無效后的處理-相關法律

合同法第58條: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

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其他規定: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十五條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八、十八條

四、合同無效后的返還事宜及過錯方賠償問題

1、當事人未提出合同無效的請求,法院可否直接對合同無效的后果進行處理

對合同效力的審查,屬于人民法院裁判權范圍,雖然當事人未提起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請求,但人民法院仍應依職權進行審查。

最高法院(2014)民一終字第277號,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系合同無效法律效果的規定,人民法院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認定合同無效的情況下,應主動援引該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對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進行處理,而不需要當事人另行提起訴訟。故原審判決并未超出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2、合同無效,但屬于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情形,如何處理?

合同法58條所述,合同無效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

在(2017)最高法民申2454號一案中,最高法院認為,鑒于訴爭《委托投資協議書》及《協議書》應認定為無效,而本案中楊金國系依據協議有效主張其股權歸屬,原審判決亦判定協議有效并履行,由此需向楊金國作出釋明后征詢其訴求意愿。

本案中雙方協議因涉及上市公司隱名持股而無效,但這并不意味著否認楊金國與林金坤之間委托投資關系的效力,更不意味著否認雙方之間委托投資的事實;同樣,也不意味著否認林金坤依法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效力,更不意味著否認林金坤與亞瑪頓公司股東之間圍繞公司上市及其運行所實施的一系列行為之效力。

 

據此,因本案雙方協議雖認定為無效,但屬于“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情形,故楊金國要求將訴爭股權過戶至其名下的請求難以支持,但楊金國可依進一步查明事實所對應的股權數量請求公平分割相關委托投資利益。

3、合同無效,過錯方的賠償問題。

實務中,確定過錯方承擔責任的標準較為多樣,法院裁量權空間較大,也意味著訴訟風險不易預測。

最高法院(2010)民提字第143號民事判決書認為,因無效合同給一方當事人所造成的損失,可能系多種原因所致,法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須比較當事人之間的過錯程度、致損的原因力大小等因素,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當事人之間的責任承擔。

有觀點認為,無效合同的過錯方賠償損失限于信賴利益,不包括合同有效情形下通過履行可以獲得的利益。

其中,最高法院(2014)民一終字第277號于判決書中認定,確定合同無效是國家公權力對當事人意欲發生私法效果的根本否定,無效合同不應予以履行,故當事人預期通過履行合同可以獲得的利益,為非法利益,不受法律保護。

最高法院民一庭意見:

合同無效后,若一方當事人對合同無效存在過錯,且對方當事人因此遭受損失的,過錯方應基于締約過失行為向對方當事人承擔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所賠償的損失限于信賴利益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不包括在合同有效情形下通過履行可以獲得的利益。

認定損失賠償數額時,應根據案件具體情形判斷各項損失應否全額賠償;若受害人也存在過錯的,受害人應根據自己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責任。

—最高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無效合同損失賠償范圍的界定》,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第40期。

五、合同無效與訴訟時效問題

有客戶在網絡上查詢后,提出,合同無效,不受訴訟失效限制的說法。

確實,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權利為一種形成權,不受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制。只有仲裁機構和人民法院才有權確認合同是否有效。

當事人請求確認合同無效,不應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但并非涉合同無效的權益主張均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合同被確認無效后,當事人關于返還財產或賠償損失的請求權,因在性質上屬于債權請求權范疇,理應受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限制,屬于訴訟時效制度規制的范疇。

但如何計算起算點?可以參考文件如下-

1、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當事人主張因無效合同產生的返還財產、損害賠償請求權應如何適用訴訟時效、保證期間等問題的處理意見》2004年12月

2、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關于民商事審判實踐中有關疑難法律問題的解答意見(2012年3月7日)

合同簽訂后,尚未完全履行,當事人因履行中產生爭議訴至法院,經法院釋明后,提出確認合同無效,返還財產或賠償損失的請求的,對于訴訟時效的起算,合同約定了履行期限的,應當從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從一方向另一方主張履行合同,另一方拒絕履行之日起算,即按有效合同的訴訟時效起算方式處理;

在合同已經履行完畢的情況下,一方當事人請求返還財產或賠償損失的,從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損失實際發生之日起算。

3、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民商事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之五(試行)(2007年3月12日)

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應適用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因合同無效而產生的返還財產或賠償損失請求權,應適用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訴訟時效自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起算。

六、一些特別案件的合同無效的處理

就合同無效的問題,之前寫過一篇《開發商以未取得預售許可證為由主張合同無效,部分法院裁判觀點》。

起因是基于西安(2018)陜0112民初3901號類案件,開發商以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為無效。

嗣后,有公眾號載河北石家莊(2018)冀0104民初6440號案件,認為-

原告在未取得預售許可的情況下銷售房屋并收取了被告巨額款項后,又在房價大幅上漲后的今天以自己未取得預售許可為由要求宣告合同無效,明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其向法院提出訴訟的行為屬濫用訴權的行為,構成惡意訴訟,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應從實體上否定其權利請求。

最后,駁回了開發商確認無效的起訴。

 

掃描二維碼關注“百問通”微信公眾號,免費法律咨詢!

分享
  • 客服
  • 返回頂部
https://affim.baidu.com/cps/chat?siteId=18831979&userId=44142515&siteToken=819bf25604f125c407ed2c41afb682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