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免费视频黄|成人直播在线|xxnxxxxxxxxx|天堂影院在线免费观看电影电视剧|2018日韩中文字幕

【(2020)滬03行終528號】-【案情:行政機關不提供不動產的歷史登記資料,原告起訴】-【結果:對于不動產登記之前的歷史資料涉及個人隱私,依法不應予提供,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發布于: 2022-02-21 15:24

關鍵詞 行政/履行法定職責/不動產登記資料/權利人/查閱范圍
  裁判要點
  根據《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暫行辦法》第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人可以查詢本不動產登記結果和本不動產登記原始資料,其中的“本不動產登記”宜限縮理解為“本(次)不動產登記”,而非“本不動產(之)登記”。因此,作為因買賣取得房屋所有權的權利人,其查閱申請范圍不應優于前手,不包括不動產首次登記及至本次轉移登記之前的歷史登記資料。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218條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27條1款,第94條第1款,第97條第3款、第4款
  《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暫行辦法》第14條
  基本案情
  2019年12月2日,包某至上海市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以下簡稱市確權登記局)下屬的上海市楊浦區不動產登記事務中心(以下簡稱楊浦登記中心,現為上海市楊浦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事務中心),要求提供包某名下上海市楊浦區飛虹路某處房屋(以下簡稱涉案房屋)的登記資料。其間,包某遞交了上海市不動產登記原始憑證查閱申請書,申請查閱其名下涉案房屋房地產登記簿中的初始登記資料。楊浦登記中心經審查,涉案房屋產權人于2000年9月因房屋買賣登記為包某,遂向包某提供了涉案房屋產權人登記為包某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等不動產變更登記資料,對包某申請查閱的涉案房屋初始登記資料,不予查詢。
  包某訴稱:原告是涉案房屋的所有權人,是涉案房屋唯一的權利人,依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以下簡稱《登記條例》)第二十七條和《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查詢辦法》)第二條的規定,原告有權查詢、復制涉案房屋的不動產登記簿和不動產登記原始材料;《查詢辦法》十四條中的 “本不動產”即指向不動產本身,可以理解為“該不動產”,不應解釋為“本次登記的不動產”;從立法本意上看,所有權人應當可以查詢所有的不動產登記資料,市確權登記局拒不提供原告申請查閱的涉案房屋原始登記材料的行為違法;退一步講,即使市確權登記局認為公開原始登記資料可能涉及個人隱私,也不能成為其不履行法定職責的理由,市確權登記局可以通過采取變通的方式向原告提供。故原告訴請法院判令被告履行配合原告查閱不動產登記資料的法定職責。
  市確權登記局辯稱:包某系涉案房屋的現房屋產權人,每次不動產登記都會將不動產登記結果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記載內容包括權利人,故每一次登記都會有相應的登記簿上的權利人產生,而包某將“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人”與“產權人”對等表述,顯然是對法條的誤讀;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了從首次登記起的每一次登記信息,歷次登記匯總形成該不動產的全部不動產登記簿,因此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人不僅僅包括現房屋產權人,還包括過往歷次登記生成的登記簿信息上記載的權利人,每位權利人與其登記行為是一一對應關系。市確權登記局根據《登記條例》等規定,已將涉案房屋2000年9月的不動產轉移登記資料提供給包某。包某要求提供涉案房屋的初始登記資料,但涉案房屋自1997年起經過多次轉讓登記,房屋的原始資料涉及1997年房屋產權人的個人隱私,包某既非1997年產權證上所記載的房屋權利人,也非1997年轉讓房屋時的利害關系人,故市確權登記局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登記條例實施細則》)第九十七條規定未予提供,并無不當,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裁判結果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于2020年7月20日作出(2020)滬0115行初160號行政判決,駁回包某的訴訟請求。一審宣判后,包某提出上訴。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于2021年2月20日作出(2020)滬03行終528號行政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本案中,包某要求申請查閱其所有的涉案房屋房地產登記簿中的首次登記資料。市確權登記局下屬楊浦登記中心當場提供了包某辦理涉案房屋轉移登記時的原始登記資料,但并不包括涉案房屋的首次登記資料。因此,本案爭議焦點在于,根據包某作為因買賣取得涉案房屋所有權的權利人提出的查閱申請,市確權登記局應否向其提供涉案房屋首次登記及至本次轉移登記之前的歷史登記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根據《登記條例》以及《查詢辦法》的相關規定,國家實行不動產登記資料依法查詢制度,不動產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登記條例實施細則》九十四條一款進而明確,不動產登記資料包括不動產登記結果及登記原始資料等。對于權利人、利害關系人的查詢范圍,《登記條例實施細則》九十七條三款、第四款分別規定:“權利人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因不動產交易、繼承、訴訟等涉及的利害關系人可以查詢、復制不動產自然狀況、權利人及其不動產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異議登記等狀況。”《查詢辦法》十四條就權利人的查詢范圍進而規定:“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人可以查詢本不動產登記結果和本不動產登記原始資料。”
  綜合審查雙方的觀點和意見,法院認為:原《物權法》第十八條規定:“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登記機構應當提供。”《民法典》第二百一十八條亦同樣對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作了原則規定。《登記條例》系國務院根據原《物權法》制定的用以規范不動產登記行為的行政法規。自然資源部根據《登記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登記條例實施細則》《查詢辦法》等部門規章,其中《查詢辦法》系對不動產登記管理中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活動所作的特別規定,較《登記條例實施細則》更為明確、細化。上述行政法規、規章的效力均高于《不動產登記操作規范(試行)》《土地登記公開查詢暫行辦法(試點試用)》等規范性文件,因此在上位法已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應當優先適用《登記條例》《登記條例實施細則》以及《查詢辦法》的規定。《上海市房地產登記資料查閱暫行規定》有效期至2018年9月30日,于包某2019年12月2日提出查閱不動產登記資料申請時已失效,故該規定不應適用于本案。
  結合《登記條例》《登記條例實施細則》以及《查詢辦法》等規定,根據查詢主體的不同,不動產登記權利人、利害關系人等相應的查詢范圍亦有嚴格的界定與區分。法院認為,不動產登記權利人較利害關系人,確具有更大的登記資料查閱范圍,但其查閱范圍并不及于特定不動產的全部不動產登記資料。根據《查詢辦法》十四條的規定,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人可以查詢本不動產登記結果和本不動產登記原始資料,其中的“本不動產登記”應當理解為“本次不動產登記”,而非包某所主張的“本不動產之登記”,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從查詢主體看,該法條規定的查詢主體指向“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人”,與不動產權利人的概括表述不同,突出權利人與每次不動產登記行為的一一對應關系。因此與之對應,“本不動產登記”也應當理解為與“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權利人”行為相對應的“本次不動產登記”。否則,該法條則應與其他概括規定如“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一致,統一表述為“不動產權利人”。因此,作為定語的“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應當理解為對權利人范圍的限縮。
  第二,從查詢范圍看,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人可以查詢的范圍是“本不動產登記結果”和“本不動產登記原始資料”。如果是指全部不動產登記結果和原始資料,從立法技術上,完全可以表述為“不動產登記結果和不動產登記原始資料”。因為相關法條中已經明確規定,不動產登記資料包括不動產登記結果和不動產登記原始資料,本條甚至可以直接表述為“不動產登記資料”。從語義及語法結構上看,此處兩次用“本”字用以強調與本次登記相應的登記結果和登記資料,而并非泛指全部。
  第三,從查詢主體與范圍的相適性看,不動產登記的權利不僅指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還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等。相對應,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人并不僅限于不動產所有權人,還包括地役權人、抵押權人等。如果按照“本不動產之登記”理解,則抵押權人對抵押的不動產的全部登記資料亦享有查詢、復制的權利,顯然超出其應予查詢的合理范圍,不符合《登記條例》《查詢辦法》對于不同主體分類查詢的嚴格界定。
  第四,根據《查詢辦法》一條規定,其立法目的是:為了規范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活動,加強不動產登記資料管理、保護和利用,維護不動產交易安全,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因此,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既要以保護權利人的交易安全及其合法權益為目的,遵循便民、高效原則,也要加強登記資料利用的嚴格管理,強調依法原則,確保信息安全,避免不當泄露。本案包某自2000年9月因買賣辦理轉移登記,為保障其交易安全及合法權益,其可以查詢其轉移登記結果及原始資料,在其登記成為所有權人之前的房屋買賣過程中,其亦可作為利害關系人查詢涉案房屋的自然狀況、權利人以及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異議登記等狀況。上述查詢內容已充分保障包某作為買受人、涉案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而包某在2000年9月之前并非涉案房屋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根據現行規定,其亦并非當時登記資料的查詢主體范圍,故其無權查詢2000年9月之前的涉案房屋的登記資料。
  因此,包某主張其作為涉案房屋所有權人,可以查詢涉案房屋包括首次登記在內的所有不動產登記資料,缺乏法律依據,不符合《登記條例》二十七條一款《登記條例實施細則》九十七條三款《查詢辦法》十四條的規定。包某據此要求市確權登記局履行配合包某查閱涉案房屋首次登記資料的法定職責的訴請,應予判決駁回。

分享
  • 客服
  • 返回頂部
https://affim.baidu.com/cps/chat?siteId=18831979&userId=44142515&siteToken=819bf25604f125c407ed2c41afb6822d